今年8月,本市将启动老旧房屋建筑抗震节能综合改造,对不符合抗震设防标准的房屋建筑进行加固或拆除,相关费用由实施责任主体承担。
1980年以前建成的城镇房屋建筑、1980年至2002年间建成的公共服务设施均将纳入改造范围。前期摸底调查显示,全市共有约4000万平方米城镇房屋建筑面临改造。经过改造后,这些老旧房屋建筑将可抗烈度为8度的地震。这项工程浩大的改造预计将耗时10年。
三类老旧房屋纳入改造范围
根据市政府日前印发的《北京市房屋建筑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工作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“实施意见”),从今年8月起,本市老旧房屋建筑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展开。 市住建委副主任张农科昨天表示,此次综合改造是本市开展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,目的是提升房屋建筑安全和节能水平,使抗震能力达到现行国家规范要求,使房屋建筑使用寿命延长至少10年,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老百姓的使用面积。
根据实施意见,以下三类建筑将纳入排查鉴定范围:一是1980年以前建成的城镇房屋建筑;二是纳入北京市规划保留村庄的农村住宅;三是1980年至2002年期间建成的幼儿园、医院、体育场馆、博物馆、文化馆、图书馆、影剧院、商场、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。
张农科说,根据目前摸底调查掌握的情况,全市共有4000万平方米城镇房屋建筑将面临改造,农村的情况还在调研中。
改造后房屋可抗8度烈度地震
张农科表示,根据实施意见的要求,本市老旧房屋建筑经过综合改造后,抗震能力须达到现行国家规范要求,本市将按8度烈度进行设防。“要做到大震不倒,中震可修。” 据张农科介绍,除抗震设防标准不够,本市老旧房屋建筑还存在两个问题:一是没有节能措施,房屋建筑既无外保温做法,亦无内保温做法,冬季室内温度很难达标,且耗能严重;二是附属设施老化,上下水、燃气、供暖主管道、电线以及屋面防水等附属设施超期服役,造成一定安全隐患。进行抗震改造的同时进行节能综合改造,将有效降低分批改造的成本。
张农科表示,综合改造将使这些老旧房屋建筑的节能能力大幅提高,在降低采暖季标准煤耗三分之二的情况下,室内温度能够达到本市冬季室温标准,附属设施如管线等得到更新,房屋建筑的使用更加舒适,房屋建筑使用寿命至少延长10年。
楼房外立面加装一个“紧箍咒” 据介绍,抗震鉴定阶段,工作人员除对设计图纸进行复核验算,还需要进入房屋建筑现场对砖、砂浆、混凝土的实际强度进行检测,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的剔凿。工程实施过程中,抗震加固需要对房屋建筑外墙进行剔凿,入户做钢拉杆;供热计量温控系统改造需要一定的入户改管;附属设施的改造也需要入户施工。
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抗震鉴定和综合改造会产生施工噪音,同时还难免要进行短期的入户施工,对业主、使用人的生产、生活带来一定的干扰和影响,需要业主和使用人配合。